園林機械的出現和發展是從草坪養護機械開始逐漸壯大起來的,在國外已有近200年歷史。最初人們修剪草坪是用一些簡單的工具來進行“剪割”,直到1830年,英國人依德威·布丁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以內燃機為動力的牧草收割機。此后,各種各樣用于不同場景不同目的的園林綠化工程建設和養護的設備不斷被發明出來。
國內園林機械行業發展概況
國內園林機械設備的發展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后期。最初都是城市建設部門組建的園林機械廠,生產的產品品類也比較單一。如北京園林機械廠主要生產園林噴藥車、草坪修剪機;上海園林機械廠主要生產草坪修剪機和園林工具;杭州園林機械廠主要生產園林高空作業車;濟南園林機械廠主要生產園林灑水車等。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園林綠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國內市場對園林機械的需求增長旺盛,自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從國外發達國家進口園林機械。美國、日本、德國、瑞典等國家的多個知名品牌園林機械被引入國內市場,部分小型動力設備生產商還在國內成立獨資、合資企業,建立生產和配套基地。由此,國內園林機械行業被國外品牌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
國外知名品牌各類園林機械產品被引入國內,同時也促進了國內相關行業的發展。進入21世紀以后,伴隨著國內機械制造技術的不斷進步,國內一些企業也開始將目光轉向園林機械,涌現出眾多規模不一的園林機械生產企業,研發和生產一些市場暢銷的小型動力園林機械,除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外,還對國外進行出口,國內園林機械行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
相關數據統計,2016-2020年我國園林機械出口總額呈逐年穩步上漲,2020年我國園林機械出口額278079萬美元,較上年增加35877萬美元,同比增長14.81%。這說明我國園林機械設備的生產制造能力正在提高,行業規模正在擴大。
國內園林機械發展面臨的難題
2020年全球園林設備市場規模為324億美元,預計至2025年將超過450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接近7%,市場空間廣闊。盡管國產園林機械出口額逐年遞增,但國內外大部分市場份額依然被國外品牌占據,目前仍沒有形成具有全球知名度的園林機械品牌產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01、產品整機質量性能有差距
與國外品牌產品相比,國產園林機械在性能和質量上的差距主要表現在工作結果不滿意、連續工作能力差、設備壽命低等方面。比如,割草機在修剪的草皮高低不平,移植機切邊不整齊、起草速度慢、連續工作能力差,國產油鋸整機性能及壽命都要低于進口油鋸等。這些小型設備單價都不太高,因此,雖然進口機價格高,但許多客戶愿意購買。
02、核心技術跟不上
園林機械的核心就是發動機。裝備了進口發動機的園林機械噪聲小、節能性好、經久耐用,而國產發動機的噪聲和耗油量都很大,還容易損壞。更重要的是,二者的工作效率相差甚遠,同等馬力的發動機,同樣的操作條件,國產機的工作效率有時還不到進口機的一半。由于發動機檔次的差距,很多國內園林機械的生產商選擇了進口發動機,從而導致生產成本增加,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位置。
03、自動化、環保性、多功能化程度待提高
園林建設和養護是一項繁重的體力勞動工作,且人工投入和設備成本較高。提高產品自動化程度,擴展一機多能或聯合作業模式,采用低耗能的新型能源或者電能供能等,這些都是園林機械未來發展的大趨勢。比如最新出現的電動遙控草坪修剪機、純電動滑移裝載機等,可大大減少設備采購和人工成本,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影響等。但是目前階段,國產園林機械普遍存在自動化程度低、環保性差、產品功能單一等問題。
04、自主研發企業少
國內園林機械起初大部分都是由國外引進國內,國產園林機械行業多屬于模仿制造,少有企業擁有自主研發的能力,能針對國內外實際需求情況進行產品研發。尤其對于市場需求面狹窄且單價高,系列成套的大型園林機械生產方面幾乎空白,市場份額常年被國外品牌占據。比如樹木粉碎機,近幾年隨國內環保政策的縮緊需求漸漲,少數企業開始高投入地進行研發自主生產,早幾年國內市場基本全部依賴進口。
05、客戶消費觀念難轉變
發達國家由于人均收入較高、綠地規模較大,園林機械行業的發展相對成熟,無論是在整機市場還是零部件市場中,國外品牌都以渠道和技術優勢占據領先地位,長期以來讓人們形成了一種觀念:進口的園林設備各方面就是比國產的好,即使現在國產設備質量和服務優于進口設備,一部分人還是會愿意高價購買進口設備。
自主創新是國內園林機械發展的崛起之路
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要求的提高、國家經濟的持續增長,以及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如期實現的目標,國家必然加大對環境建設的投資力度,國內市場對園林機械產品的需求也將不斷增長,市場前景廣闊。如今的現實卻是,國外品牌具有技術、資金、產品、品牌、標準、專利、管理、銷售等方面的核心資源和優勢,外資外商占據國內園林機械行業市場,給我國民族園林機械行業造成極其嚴峻的形勢。
對外資外商的依賴性不斷增強,國家和民族的主體性將不斷衰落。這樣的狀況和工程機械行業極其相似,改革開放后,工程機械行業相當長一段時間是在導入型經濟下發展起來的。即使到21世紀初,國內工程機械也基本依賴進口。如今,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中國企業通過自主創新扭轉了這樣的局面,神話般
模仿、學習、超越一直是中國人的專長。如果我們的產品繼續只是在國外品牌技術上的“克隆”,再不奮起,再不進行自主創新,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產品來與之抗衡,國內園林機械行業的發展將無路可走。
自主創新是相對于技術引進、模仿而言的一種創造活動,是指通過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獨特的核心技術以及在此基礎上實現新產品的價值的過程。正是意識到了我國園林機械行業進行自主創新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中能裝備自成立之初就注重行業人才的培養,所有研發人員均為原三一核心研發骨干;潛心于園林粉碎機械的自主研發與制造,多款設備均為國內首臺
成立至今僅2年多時間,中能裝備已先后自主研發出“牽引式樹木削片粉碎機、履帶式樹木削片粉碎機、樹木削片粉碎車、迷你電動滑移裝載機、自提升式樹木削片粉碎機、資源化處理設備”等多款國內首臺創新系列產品,其中,樹木削片粉碎車系列更是打破國內園林垃圾、林業疫木傳統處理方式,在技術革新上取得開創性進步。
園林垃圾粉碎車——QVG200
樹木削片粉碎車QVG200自上市之初就被行業人士稱為“園林垃圾粉碎車”,將城市園林垃圾由傳統的十多個處理步驟縮減為“修剪—上料—粉碎—運輸”四個步驟,粉碎后1車相當于傳統同容積裝車方式4-5車,大大減少人工、運輸和時間成本,粉碎后的碎料可用于生物質發電、有機堆肥、生物質顆粒、有機覆蓋物、生物質制炭等用途。
疫木粉碎車——QVG300
樹木削片粉碎車QVG300是專為國內林業疫木處理研發的專項作業車,最大粉碎直徑達30cm,在密閉車廂內粉碎,粉碎后密封運輸,極大程度杜絕了疫蟲的傳播,也降低了傳統就地焚燒方式隱藏的火災風險。所有操作數據均可上云,GPS精準定位,整個過程管控嚴格,不會造成疫木的流失。粉碎后的疫木碎料,還可以用作資源化用途,一舉多得。
除了設備技術的創新,模式的創新也屬于自主創新中的一種。中能裝備依托自主研發的樹木削片粉碎車,在合適的區域建立資源化綜合處置中心,結合物聯網信息化管理平臺,將碎料進行資源化處理后再利用,有效簡化處理流程、降低勞動強度、減少運輸和人工成本,創新了一套符合中國國情的園林綠化廢棄物、林業疫木資源化生態發展新模式。
中能裝備通過在原有樹木粉碎機技術上的積累和突破,結合國內實際情況,進行一些升級和優化,這種自主創新就已經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樹木粉碎機創新技術,顛覆了行業傳統模式,給行業帶來了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環保、低投入的作業方式,促進了園林綠化廢棄物、林業疫木資源化行業的發展。
企業進行自主創新的艱難
國內不乏和中能裝備一樣,堅持自主創新的企業,雖然產品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并針對國內情況將產品進行升級和優化,更適用于國內應用工況,但這條自主創新之路走得異常艱難,或多或少都遇到過以下難題。
01、市場推廣緩慢
國外品牌在國內經銷網絡鋪設全面,服務系統完善,善于打政府牌。很多企業自主研發的產品雖憑借過硬的技術獲得了市場客戶的認可,但是始終“叫好不叫座”,得不到批量訂單,在市場的推廣中進展緩慢。
02、產品驗證周期長
在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后,推廣進展緩慢,不僅難以在市場的檢驗中修正、提升質量與品牌影響力,而且容易遭到國外品牌的價格打壓,同行對手的模仿創造,讓得之不易的技術進步優勢消失。
03、市場待遇不公
部分客戶更相信國外品牌,不愿嘗試國產新品牌。他們對國產品牌不信任,一些地方在招標中甚至設置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門檻,市場“玻璃門”現象突出。
04、扶持政策少
企業創新產品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扶持。初期3-5年是自主創新企業最艱難的關卡,此時如果政府在財政、金融、稅收等方面提供過渡性扶持政策,能進一步調動企業自我投入的積極性,促進新產品的研發。
中能裝備深刻明白,自主創新是國內園林機械發展的崛起之路。希望更多的企業加入到自主創新的道路中來,只有探索出一條以主導產品為依托、自主知識產權為支撐的自主創新發展戰略,開發出自主創新的產品,促進技術升級,加速產品的更新換代,培育出自主品牌,才能改變園林機械行業現今尷尬的局面,既能保住原有的國內市場份額,又可沖擊國外市場。
Copyright ? 2022 長沙中能裝備制造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湘ICP備20007532號-1】
本網站產品清單中所有配置均以實機為準,為不斷推動產品技術進步以滿足顧客需求和國家相關法律要求等,長沙中能裝備制造有限公司有權對上述配置、規格等做修改, 并不作另行通知。
聯系郵箱:sales@csznzb.com
運營中心: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泉塘街道德普企業園3A棟2樓
廠房地址: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長橋路與社塘路交界西北角100米處